茨城〜高爾夫朝聖地 去一次哪夠 大洗球場 海風老樹 洗滌人心

日本的茨城縣內多達100多座球場,是高爾夫球場的主要集中地,數量之多居全日本縣市第三名,因為近日本東京大都會區,又時常有重要比賽在此地舉辦,是日本人眼中的高爾夫勝地。
國內專門經營茨城縣高爾夫的天擎旅行社從疫情後就投入高爾夫經營,先前,天擎都是以經營茨城縣包機旅行團出名,時間長達8年以上,疫情後,天擎意外地發現茨城縣有豐富的高爾夫資源,轉而投入高爾夫市場,沒想到意外走出另一片天,高爾夫成為目前公司的主力。
連拜託知事都訂不到的球場
天擎旅行社總經理陳玉鳳表示,茨城縣的球場有分好幾種,有的好訂,有的難訂,有的根本不接待國外客人,她曾經還拜託過茨城知事(縣長)幫忙訂場都沒辦法,可見茨城這些球場有多牛。現在她已經可以因應客人需求,排出五天三場不同等級需求的球場。
難打又難訂的老球場 大洗高爾夫球場
大洗高爾夫球場位在茨城縣的大洗町太平洋畔,第一次聽到大洗這個名字,就覺得壓力很大,好像在這裡打球很容易失球,事前得多準備一些球應急一樣,事實不然,大洗球場擊球環境不但非常friendly,而且造景也非常漂亮,球道平整,起伏不大,不用依賴球車,任何人幾乎可徒走完成18洞。
如果你因此認為,大洗就是很好征服的球場,那可錯了,大洗球場的難,難在你看不見的地方,首先是球場的碼數很足很標準,碼數沒有偷斤減兩,都是實價登錄,不能心存僥倖。
其次,大洗很少有水洞,全球僅有在第4洞,第11洞和第15洞看到水池,但一大半的球洞果嶺前緣,都看得到巨大的深沙坑環衛,且都是U型沙坑, 2公尺高,加上沙質軟細,球落坑很難打上來。而第10和16和17洞都緊靠太平洋岸,能聽到海濤拍岸聲音。這幾洞都令人印象深刻。
最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大洗場種滿了老松樹,估計有十萬顆以上,其中超過一百年以上的巨大松樹就有1000顆之多,整個球場絕少看到其它樹種。大洗球場開業於1953年,至今已超過70年歷史,日本名工藝師井上誠一所設計,是日本在戰後高爾夫球場的代表作,歷史雖久,仍維護得非常好,球道有如地毯般柔軟,長草區很密實,幾乎看不到破洞,難怪台灣的資深球友鄭照慧說,打過大洗,讓她真正重溫當初學高爾夫的感覺,印象深刻。

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Grand PGM龍崎高爾夫俱樂部(The Golf Club Ryugasaki)
龍崎球場位在茨城縣的南部,從茨城縣治所在地水戶前往約50公里,正好是前往東京的半路上,平日就有不少人來打球。這座球場由著名的日本設計師加藤俊輔設計,台灣嘉義的棕梠湖高爾夫球場也是出自這位設計師之手,所以眼尖的球友一站到龍崎發球台,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龍崎的球道高低起伏,Fairway一半,長草區也佔一半,很容易懲罰那些開球無法準確上Fairway的球友。
球道的水坑不多,對球友威脅並不大,但Fairway重要的轉折處常故意種植樹木,刻意用來壓制長打型的球友,增加球場的挑戰性。球道間的分隔樹種主要是松樹,也有相雜櫻樹和混合其它樹種,秋天仍可欣賞楓紅或是銀杏變色風景。球場的果嶺傾斜設計,速度頗快,旗子常插在轉折點上,不太好判讀,也不太好推桿,但也因此帶來打球的樂趣。

老鷹幫忙看球 卻打不到Eagle PGM大滿貫鄉村俱樂部(Grand Slam Country Club)
位在茨城縣北方的大滿貫鄉村俱樂部就像它的名字一樣,讓人有一次打足大滿貫的暢快感。共27洞108桿的球場,設計師是日人杉本秀世Hideyo Sugimoto,於1985年啟用。球場地處在阿隈山脈的南坡上,景色優美。 發球台上的標線是隻白色老鷹,非常特別,由於沒有桿娣,要靠球車上的GPS定位和量測碼數,而GPS竟然已經有附中文發音了,真是貼心。在秋冬之際來打球,球場繽紛多彩,山谷五顏六色,令人心曠神怡。

打球備忘錄
1.前九洞打完一定要休息用餐,球場供應多款套餐,如果選用的餐飲超過規定金額,客人要自行補付超額部分。
2.客人進餐廳一定要把帽子放在帽架上,不能帶進餐廳。
3.沒桿娣服務,客人要自行修補果嶺。
4.抵達第一天通常會先安排去附近golf shop購物補貨。
5.回程當天通常不排高爾夫,會去逛逛茨城著名的那珂湊觀光魚市場。
天擎旅行社電話:02-25182118